close

 

今天看到一位資深球評、社會觀察家所寫的文章,受到所謂內行的體育界人士推崇。雖然觀點很有邏輯,但其中又顯露出危害台灣運動環境、害慘很多優秀運動員的遺毒觀點。

 

作者說得很對,台灣社會很多人不深入了解狀況,又吝於上網孤狗資料,誤以為冰島足球隊都是一些業餘球員。但主軸還是又回到作祟(Haunting)台灣體壇多年的觀念:傾全國之力栽培足球菁英,與建足球硬體設備,花錢請教練,送球員出國。

 

「正職」運動員觀念 是作祟台灣體壇多年的鬼魅

 

這篇文章說,冰島國家隊的球員其實都是歐洲職業隊的高手,大力批評所謂的兼職錯誤認知。作者嚴正指出,冰島的守門員是在成為職業球員前做導演,教練在職掌國家隊教頭時已不再執行牙醫業務。

 

你能想像王建民、楊岱鋼成為職業選手前是導演嗎?

我倒覺得這是搞錯重點。一個導演,能夠入選職業隊,就是顯示他在導演工作之餘還能「兼職」踢足球,而且還踢得很好。否則,就算是二流俱樂部,也沒道理請你去踢球。至於教練,台灣就不用會一個非體育科班出身的「兼職」國家教練。你能不能想像陳偉殷之前做過導演?洪一中以前是牙醫?台灣一直以來的觀念,就是作者理想中的這種「正職」運動員,運動是你的專業,你只要專注於這項運動。這就是台灣錯誤的甲組運動員培養模式,不僅讓台灣的運動比賽不能達到應有的水準,也害了很多優秀的人才。

gatekeeper.png

這張圖取自《台灣有否看到「冰島能」背後的事實

當一個青少年十五、六歲時,誰能看出他會不會成為全國最好的前三十名醫生?應該不行吧。好在台灣有三萬八千名西醫,每年能有一千多人成為「職業醫生」,以此維生。因此,當小孩在國中階段或許可以讓他進入考醫學系的「甲組」,認真讀書,不要「兼職」去打球。朝當職業醫生的「甲組」培訓方向努力,風險不會太大。甚至到了高中、甚至二十歲再選擇,也不太晚。

但要成為一個頂尖運動員,二十歲才開始學習絕對太晚。那你要怎麼做?把全國所有的小朋友都抓去當菁英培訓嗎?前面講過,當一個小孩子十五歲的時候,你很難看出他會不會成為全國最好的前三十名醫生。那你怎麼能看出來他能不能被養成全國最好的前三十名足球員?

 

以「為國爭光」為目標發展球類運動 永遠行不通

 

好,那麼我們盡量篩選,每年選出三百名最有潛力的小球員,以甲組菁英方式培養他們,總有機會在每四年成就 23 個高手吧?這就接近台灣體壇與作者目前的思維,但問題來了,剩下的 1177 名沒入選的人怎麼辦?做不成全國最厲害前30名醫師,剩下的三萬多名醫師還能混得不錯。但做不成頂尖足球員呢?其中或許有150 個人可以在國內外靠踢球、教球賺錢,剩下的1000人怎麼辦?國家養他們嗎?那橄欖球員的培養是不是也要這樣花錢硬幹?棒球呢?籃球呢?舉重呢?

 

這種以「在國際賽事為台灣爭光」為目標,而要由上而下培養任何一種運動項目的思維,都是死路。

 

我很贊成作者仳評台灣的速食文化,想要急功近利達到成功。但我根本就反對把運動當作一種工具的功利主義,用來追求在國際賽事上的成績錯當作是成功。我不是資深球評,也未對冰島有深入研究,最多的了解只是來自「插旗攻城市(Where to Invade Next?)」這部電影。所以我只能猜測。

where-to-invade.jpg

我猜測,冰島廣設足球場、增加教練,並不是為了在世界盃有所作為。只是因為提供國民休閒運重的空間與資源,是民主的政府、尤其是注重福利的北歐社會主義政府的基本責任。運動本來就是「玩」,全國玩運動的風氣興盛,自然就會有優秀選手出現,運動人口多,職業運動員就能維持生計,不是政府硬搞來做得到的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搖滾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